刘松玉,东南大学特聘教授。
刘松玉,男,1963年6月生,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东南大学岩土工程学科首席带头人,东南大学未来地下空间研究院(学术特区)常务副院长,江苏省城市地下工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桩基础与特殊地基/路基稳定、原位测试技术、环境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等职。我国岩土工程荣誉讲座“黄文熙讲座”主讲人,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获得者。曾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它部省级科技奖励多项。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人物经历
刘松玉,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岩土工程学科首席带头人。
1983年7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后留校任教;
1988年、199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
1991年9月进入东南大学工作,
1997年晋升为教授,曾分别赴比利时根特大学土木系合作研究,美国密执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美国堪萨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先后担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校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
1979~1983年,合肥工业大学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3~1985年,合肥工业大学岩土工程教研室任教;
1985~1991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学习,先后获得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1~2011年,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任教,先后担任交通学院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交通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任。
2012年以来,担任岩土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城市地下工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未来地下空间研究院(学术特区)常务副院长。
《土力学(第四版)》
荣誉
研究领域属于交通、土木工程领域的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主要从事土力学理论、桩基工程、特殊地基和路基稳定、地下空间技术、原位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国家和部省级科技项目。研究成果已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已获得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奖获得者,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在2014年1月举行的江苏省高层次人才迎春座谈会上,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东南大学刘松玉教授等10人第五届“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们在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江苏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做出的重要贡献。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9年7月6日,中国工程院、中国铁道学会、北京茅以升教育基金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第九届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论坛暨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28届颁奖大会,东南大学刘松玉教授荣获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
职务
刘松玉教授[1]现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会员,美国交通运输研究会(TRB)岩土工程测试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地质与岩土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Ground Improvement》,《 Lowl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岩土工程学报》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