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国重地基中心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创新团队 专利保护 创新技术 工程项目 工程登记 方案优化 地质信息 一站式服务 证书查询 加入我们 技术专区

刘汉龙

来源:深部国重实验室岩土地基创新研究应用中心阅读:

QQ图片20231123093707.png


刘汉龙,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汉龙,男,汉族,1964年3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邮市人,国家级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土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刘汉龙长期从事软弱地基加固与桩基工程、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战略委员会-主任-刘汉龙.jpg


人物经历

1964年3月,刘汉龙出生。

1986年6月,在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工结构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0年12月,在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4年6月,在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4年至1995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做访问研究。

1996年至1997年,在日本国立港湾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7月,在河海大学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8年8月,任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至2003年,两次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

2004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访问教授。

2005年,赴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任访问教授。

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任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3年12月,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2016年7月,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7年4月21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6月16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名单。

2019年6月6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9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名单。

2021年5月,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2023年11月22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研成就

刘汉龙长期从事软弱地基加固与桩基工程、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等方向的科研工作; [5] 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边坡、高土石坝以及陆域吹填和岛礁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并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在重庆也得到推广应用,包括三峡库区高边坡、重庆科学大道生态边坡、重庆梁开高速地基处理及大足石刻保护等重点工程,并为重庆东站规划选址、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战略等提供了重要决策咨询建议。


学术论著

据2023年9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数据,刘汉龙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其中被SCI、EI等国际三大检索收录有125篇次。 

截至2022年5月,刘汉龙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


11.png


科研项目

据2023年9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数据,刘汉龙作为项目负责人已申请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中重点基金2项、杰出基金1项、面上项目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计划3项等。


22.png


科研专利
据2023年9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数据,刘汉龙以第一申请人获国家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


33.png


科研获奖

截至2022年5月,刘汉龙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以及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均排名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2),军队及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项和中国发明创业奖1项(均排名1)。

44.png


制定标准

截至2022年5月,刘汉龙主编国家、行业与地方标准7部,参编ISO国际标准1部。


55.png


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截至2022年5月,刘汉龙已培养博士后科研人员13人,博士生69人,硕士生80人; [5] 据2023年9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数据,刘汉龙指导在站博士后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


指导学生

据2023年9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数据,刘汉龙指导学生获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3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


主讲课程

66.png


教学获奖

截至2022年5月,刘汉龙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均排名1)。


77.png


荣誉表彰


88.png


社会任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Geome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编委、《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副主编、《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委会委员,副主编、《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岩土力学》编委会委员、《振动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会委员


人物评价

刘汉龙在岩土与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中国以及重庆市土木工程行业的科技进步。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评)

刘汉龙是中国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领军人物,他致力于为软弱土强“筋骨”,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性提供了坚实保障,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庆日报评)

·

2222.png


研究方向
土动力学特性与岩土地震工程
软土力学特性与地基基础工程
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


主讲课程
本科生:土力学
研究生:土动力学、现代岩土力学、现代岩土工程技术
留学生:Soil Dynamics


学术兼职
国际学术兼职: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堤坝减灾技术委员会(TC303)副主席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陆域吹填技术委员会(TC217)委员

国内学术兼职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国际国内学报兼职
《Geome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编委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副主编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委会委员,副主编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
《岩土力学》编委会委员
《振动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会委员


主要成果
作为项目负责人已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中重点基金2项、杰出基金1项、面上项目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科技计划3项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其中被SCI、EI等国际三大检索收录有125篇次,主编或参编专著及规程6部,以第一申请人获得国家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10次担任国际性学术大会主席和副主席,6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8次担任全国性学术会议主席或副主席,8次在全国性学术大会上做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


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高土石坝静、动力学特性与应力变形分析 , 项目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高应力及复杂加载条件下土石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 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沉降变形规律与控制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 , 项目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真空荷载作用下软土蠕变特性与微观结构特征研究 , 项目负责人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震液化引起的地面大位移研究, 项目负责人
7.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现浇X形桩技术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 项目负责人
8. 浙江省重大社会发展项目: 大面积超软土地基复式负压快速固结技术开发 , 项目负责人
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 项目负责人
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项目负责人
11. 京沪高速铁路科技项目: 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段地基加固处理与路基填筑技术综合试验研究 , 项目负责人
12.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高土石坝地震灾变模拟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
13.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关于处理已通车高速公路软基桥头路堤沉降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 , 项目负责人
14.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项目: 大型工程软土地加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
15. 江苏省省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外秦淮河综合整治专题研究, 项目负责人
16.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马山抽水蓄能电站大坝试验与数值分析 , 项目负责人
18.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 : 江苏省临海高等级公路(南通段)软基处理专题咨询 , 项目负责人
20. 省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和超轻质路堤在江苏沿海高速路应用 , 项目负责人
22. 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 黄土地震液化后大变形特性研究及试验研究与分析, 项目负责人
2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城市地铁地基液化及地铁车站结构抗震研究, 项目负责人
24. 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砂土液化本构模型研究, 项目负责人

主要论文论著
1 H. L. Liu, Charles W. W. Ng, and K. Fei, 2007, Performance of a Geogrid-Reinforced and Pile-Supported Highway Embankment over Soft Clay: Case Study,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ASCE, 133(12), 1483-1493
2 Han-Long Liu, Jian Chu, and An Deng, 2009, Use of large-diameter, cast–in situ concrete pipe piles for embankment over soft clay,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46(8), 915-927
3 X.T.Xu, H.L. Liu, B.M Lehane, 2006, Pipe pile installation in soft cla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159(GE4), 285-296
4. Han-long Liu, An Deng, Jian Chu, 2006, Effect of different mixing ratios of polystyrene pre-puff beads and cement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lightweight fill,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4, 331–338
5. Han-long Liu, Jian Chu, 2009, A new type of 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7(2),152-155
6. Han-Long Liu, Jian Chu, Zaiyong Ren, 2009, New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installation depth of 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s.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v 27(6), 493-496
7. Liu Hanlong, Xiao Yang, Liu Jinyuan, Liguoying, A new elliptic-parabolic yield surface model revised by an adaptive criterion for granular soils,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0, 53(8), 2152-2159
8. Hanlong Liu, Ping Li, Jinyuan Liu,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underlying tunnel heave during a new tunnel construction,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11,26(2),Pages 276-283
9. XIAO Yang, LIU HanLong,, Liang Robert Y, Modified Cam-Clay model incorporating unified nonlinear strength criterion,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10.Hongmei Gao Jinyuan Liu and Hanlong Liu,Geotechnical properties of EPS composite soi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1,5(1),p69-77
11. Xuanming Ding, Hanlong Liu, Jinyuan Liu, Yumin Chen, 2011,Wave Propagation in a Pipe Pile for Low Strain Integrity Testing.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 137(9), 598-609.
12Xuanming Ding,Hanlong Liu,Bo Zhang, 2011, High-frequency Interference in Low Strain Integrity Testing of Large-diameter Pipe Piles.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54(2),420-430.
13 Hanlong Liu, Gangqiang Kong, Xuaming Ding, and Yumin Chen, 2011, Performances of Large-Diameter Cast‐In Place Concrete Pipe Pile and Pile Group under Lateral Load.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ASCE, accepted.
14 Yaru Lv, Hanlong Liu Xuanming Ding and Gangqiang Kong,Field Tests on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X-section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ASCE, 2012,26(2),180-189
15 刘汉龙,陆兆溱,钱家欢. 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1996,24(1):91-96.
16 刘汉龙. 随机地震作用下地基及土石坝永久变形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1996,18(3):19-27.
17 刘汉龙,陆兆溱,钱家欢. 土石坝非线性随机反应及动力可靠性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1996,24(3):105-109.
18 刘汉龙,井合进,一井康二. 大型沉箱式码头岸壁地震反应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1998,20(2):26-30.
19 刘汉龙,周云东,高玉峰.. 砂土地震液化后大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02,24(2):142-146.
20 刘汉龙,费康,马晓辉,等. 振动沉模大直径现浇薄壁管桩技术及其应用(I):开发研制与设计[J]. 岩土力学,2003,24(2):164-168.
21 LIU Han-long,HONG Zhen-shun. Effect of Sample Disturbance on Unconfined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Natural Marine Clays[J].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3,17(3):407-416.
22 刘汉龙,郝小员,费康,等. 振动沉模大直径现浇薄壁管桩技术及其应用(II):工程应用与试验[J]. 岩土力学,2003,24(3):372-375.
23 刘汉龙,费康,高玉峰. 边坡地震稳定性时程分析方法[J]. 岩土力学,2003,24(4):553-560.
24 刘汉龙,丰土根,高玉峰,等. 砂土多机构边界面塑性模型及其试验验证[J]. 岩土力学,2003,24(5):696-700.
25 刘汉龙,彭劼,陈永辉,等. 真空-堆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基的有限元计算[J]. 岩土力学,2003,24(6):1029-1033.
26 刘汉龙,李豪,彭劼,等.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室内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04,26(1):145-149.
27 刘汉龙,董金梅,高玉峰. 轻质混合土技术开发与工程特性[J]. 岩土力学,2005,26(S1):13-16.
28 刘汉龙,彭劼,陈永辉.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地基沉降简化计算方法[J]. 岩土力学,2006,27(5):745-748.
29 刘汉龙,陈永辉. 浆固碎石桩技术及其应用[J]. 岩土工程界,2006,9(7):27-30.
30 刘汉龙,扈胜霞,Ali Hassan. 真空-堆载预压作用下软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08,29(1): 6-12.
31 刘汉龙,陈育民. 动扭剪试验中砂土液化后流动特性分析[J]. 岩土力学,2009,30(6):1537-1541.
32 刘汉龙,周琦,顾长存. 真空预压条件下地下水位测试新方法及其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1):48-51.
33 刘汉龙,王丽艳. 重力码头地震旋转与滑动耦合运动下的残余位移简易算法[J].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2):686-691.
34 刘汉龙,张建伟,彭劼. PCC 桩水平承载特性足尺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2):161-165.
35 刘汉龙,谭慧明,彭劼,等. 大型桩基模型试验系统的开发[J].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3):452-456.
36 刘汉龙,任连伟,郑浩. 带承台高喷插芯组合单桩荷载传递特性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3):525-532.
37 刘汉龙,刘芝平,王新泉. 现浇X型混凝土桩截面几何特性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09,30(1):17-23.
38 刘汉龙,雍君,丁选明,等. 现浇X 型混凝土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初探[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29(3):267-271.


获奖情况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
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及复合地基技术与应用,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1)
2.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刚性桩复合地基新技术与应用,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1)
3. 冲击爆炸作用下********技术研究,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排名2)
4.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及复合地基技术与应用,2010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排名1)
5. ******爆炸震动环境下******破坏效应及其安全评估方法,2007年度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
6.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高坝与深埋地下洞室群关键技术研究,2005年度江苏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排名1)
7. 沿海地区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治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
8. 大面积超软地基复式负压快速固结技术开发与应用,201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
9.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10.2017年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大奖。
11. Effective Stress Analyses for Port Structures,1998年度日本地盘工学会优秀论文奖
12. 2010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13.2011年中国发明创业奖
14.2012,2014,2016中国专利优秀奖。

研究生培养
先后培养了博士后5名,博士生49名,硕士生38名。其中获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3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
目前在站博士后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

© 2015 - 2024    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7648号-2      技术支持:中互信达